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
在设计界中,经常能够接触到两种字体类型:衬线 (serif) 和无衬线 (sans-serif) 字体。(sans 在英语中是 lack of, without 的意思) 那么,这两种字体有何区别,又在设计中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呢?
什么是衬线 (serif) 和衬线字体
衬线是 附着在字母上的装饰性棱角。古时候,印刷抄写母版时,会先使用毛笔进行抄写,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不一致的笔画粗细和笔锋。这样的风格逐渐演变为以更有规律和艺术性的方式刻意增加笔锋和装饰,就形成了衬线。
衬线字体看起来很权威、专业,并且有一种历史纵横的美感。像 Times New Roman 这样的衬线字体可以让人联想到打字机的复古风格。
另外,衬线字体作为正文也有相应的功能。衬线字体通常用于长文字,比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衬线字体在长文字中能够创造一种流动性的美,使文字更清晰可读,看起来不易感到疲劳,所以它也是最常用的 印刷 字体样式。
什么是无衬线字体
早在1805年,当时的印刷品就出现了无衬线字体。它们在广告中的清晰度和可读性很好,同时无论在多大或多小的字体下都可以保持一定的可读性。
但是,无衬线字体刚问世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还曾被称为 "grotesque typefaces" 怪诞字体。在以 Bauhaus movement (包豪斯运动) 为代表的“简约美”设计思潮下,无衬线字体开始与科技、现代这些形容词联系起来。这样的联系现在依旧存在:大多数硅谷科技公司都会使用无衬线字体进行设计,以突出科技感。
无衬线字体在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般来说,交通路牌、app 中的文本、地图上的地名往往是无衬线字体,因为它们在小空间下的显示效果更好。比如说,交通路牌通常使用无衬线字体,因为司机需要在很远的地方清晰看到指示牌上的文字,而无衬线字体的可读性很好,可以满足要求。
另外,无衬线字体也是电脑显示器显示用文本的最普遍的字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屏幕的分辨率不足显示小字体下的衬线细节。比如说,作为衬线字体的宋体,在小字号情况下可读性会变得非常差,也很考验电脑系统字体渲染的能力。
引用:
[1] https://www.adobe.com/creativecloud/design/discover/serif-vs-sans-serif.html
[2] https://about.easil.com/serif-vs-sans-serif/